独具匠心藏鞋打造辽阔高原藏文化特色 

2012-05-25 09:00 发布

4029 1 0
西藏高原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鞋子。藏族男女鞋,外观虽然很像舞台上古装戏里穿的靴子,但用牛皮做底,底高二寸,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也有线条、花纹,鞋帮用各色丝线或各色皮革、氆氇、金丝缎制成。人们能从一个人所穿的鞋子判断出一个人的职业和社会阶层。



坐在工作台上的赤列塔青,身材高大,穿一身合体的浅色藏装,前摆上沾着几星鼻烟,长期用针的手指有些变形。翻开他的履历发现,赤列塔青可以说是拉萨少有的制靴世家,他的父亲边巴顿珠在旧社会是个给人支差的贫苦鞋匠,靠给有钱人修鞋、做鞋为生。今年68岁的赤列塔青性格沉稳、做事稳健,他12岁当学徒工,做鞋做了56年,如果再加上父辈的修鞋历史,时间更长。在今天的拉萨有这样经历的人算是屈指可数了。赤列塔青从小就在父亲和师傅身边打下手,逐渐掌握这个足以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勤奋而多才的手工艺人,开始了稳坐一隅的匠人生涯。



赤列塔青成年后,适逢西藏实行民主改革,拉萨市城北区的夏萨苏和冲赛康各成立了一家“鞋业互助社”,八位鞋匠师傅每人掏50元钱入股,赤列塔青父子就这样成了互助社的第一批成员。“后来的事情变得很复杂!”赤列塔青说。从企业名称和办公地点的多次变更,可以了解到搞民族手工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西藏平叛后这个鞋业互助社改名胜利合作社,后来又叫前进鞋帽合作社,再后来改叫城关区鞋一厂,现在的名字是彩泉民族手工业公司。原来的厂址在老冲赛康附近,后来搬到木鹿寺后面,现在驻进城北的佳村曲美,厂名变了,地址变了,不变的是人。赤列塔青认为,只要人在,企业就有希望。



赤列师傅记得,互助社成立之初,曾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然而,青涩的冲动过去后,他们就发现由于日用品供应的充足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眼光仅仅盯着藏靴其实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收入也很不稳定,于是他们慢慢增加了藏纸、藏香、编织等车间,企业生产度过了最初的难关,逐步走向正轨。



“以前有一阵子我们的日子确实难过,那时候,人们以穿西装和便服为时髦,我们的东西再好,在城市里根本销不出去,只有冬天才能卖出一点。现在好多了,现在节假日多,迎送往来的活动多,穿藏装的人也多起来。一旦穿上藏装,如果脚上套一双浅口皮鞋显然很不协调,这样,买藏靴的人也比以前明显多了。真的,当时那种廉价轻工产品的涌入对藏鞋生产冲击很大,对我们的自信心也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时间一长毕竟有个比较,回过头来,很多用户还是觉得藏鞋结实,藏鞋漂亮,买的人又多起来。”赤列塔青说。
B Color Smilies

全部评论1

独具匠心藏鞋打造辽阔高原藏文化特色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