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白天是机关退休工人,是学者,是修鞋匠。但是晚饭过后,换好衣装,“华丽”转身变为舞者。这群人,这群中老年人,每天晚上都会走进儿童公园,从不认识到认识,从朋友到知己。一名修鞋匠,带记者走进了他的“练舞”生活。 “半辈子都用来修鞋了” 在长春市自强街与自强南胡同交会处有一个修鞋摊。“我今年已经48岁了,老家在四川省达县。”修鞋师傅陈华说,转眼间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23年了。23年前,他和妻子领着大女儿来到了长春,当时在崇智路附近,那里有几家修鞋的摊位,每天都会有人来修鞋,他就趁机“偷艺”。“一转眼我都修半辈子鞋了。”陈华说。 20年前,他的摊位从西安大路与重庆路交会处附近搬到了自强街与自强南胡同交会处。 修鞋匠变身华丽“舞者” 陈华说,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因修鞋,患上了颈椎、腰椎、肩椎增生的“职业病”。 “自从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好时,就去儿童公园锻炼身体,一群老年人在公园跳舞,当中有我的朋友、退休舞蹈老师杨老师。”今年7月份,杨老师开始教陈华跳舞,一个月后,陈华的舞姿已经有模有样了。 400平空地上聚集300多人 夜幕降临,在儿童公园里一处大约400平米的空地上,中老年人越聚越多。 14日18时30分许,一位老人推着一辆小推车,车上有一个充电式音箱,插着一个小U盘,美妙的舞曲由此传出。 找到相识的舞伴,男士轻轻地牵起女舞伴的手,缓缓地走进“舞池”中,男士的手挽着女舞伴的腰,女士将手轻轻地搭在男舞伴的肩上,随着音乐声,这些中老年人翩翩起舞。 这些舞者的舞步各不相同。快三、慢四……只要在“舞池”中转上几圈,他们的脸上就会露出笑容。不到19时,这块空地上已经聚集了300多名中老年人,年龄大多已经超过了50岁。 自费买音箱给大伙“放曲儿” 可以充电的音箱是赵大爷买来的,天天按时为跳舞的老人们播放舞曲。 赵大爷说,7月初,他从邻居那里得知这里有人组织跳舞,好奇的他来到这里看看,结果深深地被舞蹈吸引住,他很快也就加入进来。当赵大爷得知老人们跳舞缺少音响设备时,他就花400元购买了一台可以充电的音箱,每天早上充电,晚上就拿到公园给大家放舞曲。赵大爷还四处寻找适合中老年人使用的舞曲。 搓“麻”5年不如舞蹈1天 66岁的白大爷讲,他是吉林省宾馆的一名老职工,忙碌了一生,退休下来,让他感觉很不适应。退休后的这些年,气功、坐禅、搓麻将……尝试了很多娱乐项目,没想到刚学的舞蹈成为了他的“挚爱”。 白大爷说,他靠搓麻将消磨了5年时间。“搓上麻将,人变懒了,时间长了腿脚也不利索,眼睛疼、脖子硬。” 在7月份,他独自来到儿童公园闲逛,发现了这群跳舞的中老年人。当时他只是驻足观望一下,没想到几位舞者拉着他的衣襟将他领进“舞池”。他跟着别人的步伐,迈上了几步,就开始喜欢上跳舞,并一直坚持下来。 “跳舞好啊,健康!大家一起跳舞既热闹又锻炼身体,比躲在屋里打麻将好多了。”白大爷说。 80岁老教授有60多年“舞龄” 在人群中,一位两鬓花白,总是面带笑容的老人在“舞池”中翩翩起舞。 老人姓焦,今年80岁,曾是吉林大学一名资深教授,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坚持跳舞,如今已经有60多年的“舞龄”了。 在6月份,他发现了这个好地方,便每天坚持来这里跳舞。老教授说,自己的爱人早已过世,儿子在保险公司上班,每天陪完客户陪孩子学习,没有时间照顾他,他平时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跳舞,每天来这儿跳上一会儿才能回家安心睡觉。 教人跳舞只为宣传健康 52岁的邹世年被舞者们称为最可爱的“老师”。由于公司原因,邹大娘提前退休在家。丈夫和儿子天天在外打工,没有人陪伴。 邹大娘喜爱跳舞,教人跳舞更是不在话下。邹大娘教会了“徒弟”,“徒弟”又变成了新人的师傅。没有多久,空地上的人越聚越多。邹大娘说,舞蹈可以健身,岁数大了,退休后什么都不缺,就缺健康,所以她希望附近的中老年人都加入到他们这个“练舞”圈子。 |
-
2013-01-04
-
2013-01-04
-
2013-01-04
TA的作品
TA的主页
你可能喜欢
我也要出现在这里!
全部评论1